惠州曾经辉煌一时的古村落,急需改变现状!


皇思扬古围村是惠东县保护最完整

最具规模的古民居建筑群

是惠东文化遗产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

该村落始建于明朝中期

到清朝中期形成规模

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



古围村的建筑布局匠心独具,建筑装饰华丽,工艺精巧,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数百年来,古围村民风淳朴,崇文尚武,人才辈出。



这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村庄,是个古老而又曾一度辉煌的存在,用鹅卵石铺就的小巷纵横交错,走在这里,布满苍苔的高墙,让人沉思臆想。



皇思扬离多祝镇只有一公里,平西古道穿村而过,就是这滔滔不息的西枝江和那条用鹅卵石铺就穿村而过的古驿道把他们推向了辉煌。


兴盛时期的皇思扬商贸繁华,人潮涌动,一个古围村有龙光书室,关西学堂、登云书室等十几个读书的地方。



回眸皇思扬,我们总忘不了用鹅卵石铺成的小巷,九回八折,长短宽窄不一,疑是无路,却有洞天,以前的小巷是否有挑夫的脚步声和车马声,如今沉寂无声的小巷,留下无限遐想。



当地人带路,来到了皇思扬,看看这座饱含历史底蕴的古围村。


01.  进皇思扬 


当走进皇思扬,首先看到的自然是那印着“皇思扬”三个大字的古老城门。



02.  皇思扬名字的来历 


据文字记载,皇思扬古围村先后主要有黄沙洋、皇思扬、黄狮三个村名,“皇思扬”是古围村的第二个名称,民间曾经猜想“皇思扬”这个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争议颇大,而其中一种说法就是:皇帝都会想起的地方。



阳光洒在斑驳的瓦黛上,给人一种神秘感。




别具一格的岭南建筑,皇思扬村居民大多是明末清初从闽南迁入。先辈集四方能工巧匠,主采闽南风俗兼纳客家习惯,精心谋划建成与四乡建筑有别、自成一体的院落村围。



03.   百年古屋,希望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走在村内,随处可见饱含故事的古建筑群。


有着浓郁岭南风情的房屋,部分瓦片已经掉落,希望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青砖灰瓦尽显古韵,生命力旺盛的绿植在斑驳的老墙裂缝中冒出头来,一些墙体露出了黄泥,石块。



据介绍,一些人搬出去了,就很少回来,维修房屋也是越来越少。


久而久之,打开门,看到的不是房子,而变成了葱葱绿绿的草,保护古村落,不只是为了“乡愁”,保护古村落可以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非常重要的载体。



曾看过这样的一句话:不可否认,这种现代化的大潮也有沉重的代价,特别是许多中国历史传承的失落,我们许许多多的古镇古村、古村落消失了。古建筑的消失也是乡愁的消失,是地方特色的历史人文的消失,非常可惜。随着社会的富裕和进步,我们回头看,我们会为自己许多消失的老东西感到惋惜,甚至痛心。



04.  眸古建筑,感受过去的辉煌 


古建筑的价值,是一种过去的辉煌,一种活着的存在。皇思扬的文物不少,走在小巷中,能看到一些墙上挂着公示牌,介绍这是什么文物。


『大兴门』


大兴门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因其位置在古村城门顶北面,故又称“北门”,此门分内外亮度城门。城门在村中至高点,居高临下,城门内墙几近一米厚,外砌青麻石,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武魁楼』


武魁楼,原名官厅,又因其新建且规模大,厅井多,又称“新楼阁”、“九厅十八井”。2000年11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武魁楼内所见不禁感慨镂雕首发的精细以及工艺之精湛。



武魁楼梁架。



『文魁楼』


崇文尚武,古围村内有武魁楼亦有文魁楼。



『城门协顶天宫』



『平西古道』



当地村民带着小编走进修缮过的房子,明显可以感受到,和其它的房屋不一样,而且屋内也有村民在活动,可以看到墙上还挂着一幅画。



05.   在最后 


走在小巷的时候,偶遇年轻人在给过来旅游的游客讲解皇思扬的故事,可很多惠东人却对这里的故事了解不多,实在可惜。



现在的皇思扬,一些古建筑已经倒下,一些建筑也越来越旧,衷心希望这内涵丰富的古村落能有具体保护规划!留住乡愁,同时也留住往日辉煌。


摄影:西小初

文中部分资料来源于《皇思扬》

惠州这条路太美了!

想要了解更多惠州事

大家可以扫码进群

群内会更新相关消息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西子湖畔

惠州小破站 » 惠州曾经辉煌一时的古村落,急需改变现状!

地产、商圈、家政、招商、公众号、抖音、大众点评、小红书、私域

联系我们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