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乡村道路更安全


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

今年以来经常在村里的路上看到

交警蜀黍在劝导交通

这就是

一村一警

+

那你知道

是什么吗




两站两员


“两站”是指乡镇交通管理站、重要路段和关口交通安全劝导站;“两员”是指乡镇专职交通安全员、行政村聘用交通安全协管员。目前,惠州部分行政村建设了劝导站,“两站两员”主要是指行政村的劝导站和劝导员。“一村(居)一警”与“两站两员”融合提升工作,实质是推动交警部门与驻村(居)派出所警力、村委会(社区)工作人员、农村交通安全劝导员、交通安全志愿者等力量的融合,将交警工作的触角向基层的村(居)延伸,提升村(居)末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村一警”、“两站两员”

的交警蜀黍具体要做啥



今年3月以来,根据惠州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一村(居)一警’和‘两站两员’融合提升”的指示要求,惠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采取“警村挂点”的方式,在全市1292个村居全面推行“一村(居)一交警”工作机制。


此举不仅打破了“交警的岗位只在路上”的惯性思维,树立起村(居)是交通管理源头和基础的理念,也撬动社会力量形成“共建、共治”交通管理新格局。当前,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一些基层“小变化”正潜移默化成道路“大平安”。


实现交通管理从线到面延伸



江北街道惠桥社区位于惠城区核心区域,由于商圈多、车流大、堵点多、停车难等特点突出,近年来惠桥社区交通安全管控压力不小。但随着今年3月驻村(居)交警的正式上岗,这一状况已经有了明显改变。


着眼缓解商圈交通拥堵问题,驻村(居)交警探索推进华贸上落客通道、流动车管所进社区、电动车、外卖车、快递车专门停车区等10余个治理模式,将通过华贸商圈路段时间由以往的半小时以上缩减至10分钟以内。



随后,华贸上落客通道模式在辖区内第一人民医院也得到了推广运用,用内部道路开辟便民通道,有效缓解主干道拥堵问题和病患人员上落客问题。在此期间,驻村(居)交警还着手治理易堵点8个,协调增设电动车停车位200多个,排除隐患117处。



惠桥社区是惠州交警开展“一村(居)一警”与“两站两员”融合提升工作的一个缩影。目前,惠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江北大队领导按管片分工,负责与片区的镇办、村(居)委对接协调;路面中队根据警力和村居数量,采取一民警(或辅警)一村(居),或者一民警带几名辅警同时负责多个村居。不论哪种方式,均确保每个村(居)有一名以上警力进驻。



“这一举措的实施是交通管理从线到面的延伸,是推动警务运行方式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从交警‘单打独斗’向撬动社会力量‘共建、共治’的重要转变。实践证明,这项举措非常必要,也初显成效。”惠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江北大队负责人谢立生说到。



民警、辅警与当地镇办、村(居)委会、派出所、巡特警、综合执法队及其它社会组织,展开对接,建立联系渠道,密切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场所上实现驻村(居)交警与社区工作人员联合办公,工作上常态化合力开展走访、摸排、宣传、整治等工作,通过撬动各有关力量,推动了工作提速、增效。



在惠城区汝湖镇上围村,驻村(居)交警工作也如火如荼开展中。自“一村(居)一警”与“两站两员”合作开展交通安全劝导工作部署会议以来,上围村成立了文明交通工作小组,统筹村中文明交通和交通安全事宜工作。


其间,村干部向本村居民宣传文明交通知识和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劝导活动,通过走访将全村487户家庭拉入上围村大喇叭微信宣传群。此外,以上围村交通安全劝导站为基点,驻村(居)交警和村干部利用村委会广场定期组织居民收看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宣传片和交通安全公益广告片20场,保障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截至目前,江北大队驻村(居)交警已实现100%进学校,100%进重点企业,100%进村居,累计入户3200多家,走访单位682个。今年1—9月,江北大队辖区受伤以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均呈两位数下降,广大民众遵章率有一定的提升。


一村一警

+

确保“一村(居)一交警”常态化


日前,惠州市交警系统“一村(居)一警”与“两站两员”融合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总结今年以来该项工作开展的成效,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



惠州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宋庆华表示,全市各级公安交警部门要抓住当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安全工作的有利契机,主动与当地党政协调对接,撬动政府支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交通管理工作,形成党委政府主导、公安为主、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


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营造出警民携手、警企共建、整体联动的浓厚氛围。驻村(居)交警要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各村(居)实际,深入村(居)听民声、纳民谏、摸民情、解民忧,加强源头交通管理,形成警民良性互动,开创村居交管工作新局面。



惠州交警将针对当前日益动态化的社会形态、日趋复杂化的交通安全形势,切实将警务延伸到村居、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最大限度把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切实提高民警和群众的双向熟悉度,推动交管工作和群众路线的深度融合,让有限的警力发挥更大的效能,从而实现警务模式从被动处置问题向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转变,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从单一治标到综合治本的转变,从管理为主向管理与服务并重的转变。



惠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杨刚表示,接下来,各县区交警大队要根据融合提升工作指引要求,将驻村(居)交警开展调度、检查、走访入户、交通违法整治、交通安全形势研判等活动的开展时间、参加人员、工作内容、指标要求等固定化、制度化,确保常态化落实。同时,根据各村(居)实际,着眼提升工作质效,继续拓展建立实用、管用的工作机制,形成一套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工作机制,确保融合提升工作常态运作、长期有效。




在强化制度保障方面,惠州公安还将进一步健全“一村(居)一警”与“两站两员”融合提升信息共享、协调联动、联合研判等相关工作机制,明确驻村居警力工作职责,固化一套规划的工作流程,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平台、农交安APP等警务信息平台,实现工作可量化,可查、可溯、可考。坚持经费向基层投入、装备向基层倾斜,充分保障驻村居民辅警的工作经费。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保证民警、辅警有时间能沉得下去,确保定期入户走访常态化。此外,切实兑现奖惩,在政治上、经济上向驻村居民辅警倾斜,奖优惩劣,全力营造栓心留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END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惠州交警

惠州小破站 » 1+1>2,乡村道路更安全

地产、商圈、家政、招商、公众号、抖音、大众点评、小红书、私域

联系我们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