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惠州电台
在“双减”政策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停课或转型。市教育局提醒,家长在为孩子报名培训时,要认真查阅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内容,并确保证照齐全,避免一次性缴纳过多费用,以防上当受骗。
目前,我市部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已经转型,不再具备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的资质和能力。市民王女士此前给孩子报读校外学科类培训,如今课程还没上完机构已转型。
王女士:
我想问一下就是如果说孩子报的那个培训班,还有课在上面没有上完,这种情况怎么办?
林耿林:
家长在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首先我们拿出签的合同,看下合同当时是怎么签的,对于退费方面是怎么规定的。然后如果通过合同来协商,协商不到你满意的结果的话,可以再打我们教育局的电话。我们教育局进行跟进,了解一下究竟还有多少课没上,怎么来退,按照有关规定来进行处理。如果教育局介入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鼓励我们家长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权。
当前,“一对一”家教已经被教育部明令禁止。“一对一”、“一对多”、“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培训行为属于校外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我市已开展校外培训机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查处、线上专项巡查、风险防范、宣传引导等工作,持续严密防范地下隐形变异校外培训。
林耿林介绍,家长在为孩子报名培训时,要认真查阅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内容。不盲目跟风报班,不让孩子到无办学许可证的“托管班”或其他“黑机构”参加培训。
林耿林:
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是否证照齐全。“证”就是一个办学许可证,就是我们教育系统发的,说明它有这样一个资质去办学。“照”,如果是营利性的,那就是营业执照,非营利性的就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一定要看。那我们要求双证要悬挂在或者张贴在显著位置供家长去观看。
市教育局提醒,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类校外培训机构和缴纳培训费用时,要做到“三要”“三不要”。“三要”指的是要选择正规机构;要认真阅读合同;要妥善保管单据。“三不要”指的是不要听信培训机构的口头承诺;不要一次性缴纳超期大额费用;不要向筹设期的机构缴纳费用。
此外,针对艺术类、体育类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市教育局下来将按照有关文件和政策的要求,对各类培训机构进行分类管理,确定艺术、体育类培训机构行业标准,从严监管非学科类机构,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利益不受侵犯。
来源:惠州电台
编辑:杨荧
责任编辑:冯新梅
监制:焦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惠州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