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只卖2个月!陪伴无数惠州人的酥脆小吃,也许下个新年就吃不到了…



惠州的年味是什么

那些每年只卖2个月就不卖的东西

长大后渐渐就消失了








长大后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哎,一年比一年没劲,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成长让我们摒弃了很多传统
年味渐渐从我们这些长大的小孩记忆中消失
那些传统的年味和老艺人也在逐渐流失


惠州,这座饮食文化城
年味究竟是什么
是老手艺中的油角、糖环、蛋散
一年只卖2个月
这些年味,有的人不知道,有的人一直忘不了


每当临近过年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年货横空出世
商场里、市场里、小商铺里
小时候妈妈总会备着很多很多来过年
长大后渐渐也就不吃了


而这些手工老艺人也越来越少了
做了23年的年年新糕点店每年都在做这些年味
我想这个名字寓意的就是每一个新年都能万象更新
带着这份“新”过好新的一年


清晨6点,这些手艺人就开始忙活了
准备材料,撒粉,搅拌,揉面
整个过程需要很多的时间去准备
面团里掺杂着各种馅料的香气
他们告诉我,这2个月售卖,就需要10个月的时间准备


看着面团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旁

胖胖的面团像是一块块大大的面包

轻轻用手一戳还能立即回弹

还没开始做就能感受出年货的美味了



蛋散的制作相对简单
揉了1小时后才开始切块裹面粉
裹面粉是为了能够让机器更好的压出形状
这样才能方便切条做型下锅炸


压平,切片,做出形状
将切开的口子塞入另一头的面团翻过去
一个蛋散的形状就出来了



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需要大量的人来完成
每一项手作手艺都是一位位手艺人的心血


整整齐齐的一筐蛋散躺在簸箕里
每一次吃的时候就会去想
不知道下一次还能不能吃到这门手艺



蛋散的加入让热气腾腾的油锅瞬间翻出花
而这门手艺必须是老板娘亲自炸
因为其他人控制不好火候
老一辈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大概是现在越来越少年轻人愿意去做的原因



刚炸出来的蛋散香味弥漫了整个制作坊
拿起来烫手,放凉一会就脆脆香香的了
酥脆的表面带着芝麻,看着就十分心动



糖环,是小时候最喜欢吃的

那时候小学住在十一小这边

路过的时候总会闻到一股油香味

我知道,新年又要来了



这里的牌坊没有招牌

操手所有工作的只有一位阿姨

有的时候忙起来就会和另一个阿姨一起做

有时候叔叔休息了就帮着阿姨一起做糖环
阿姨还和我打趣:“叔叔啊,就只会做糖环,饭都不会做”


糖环承载的不仅是一道小吃
更是每当闻到这股油香味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过年了
这份年味让每一个惠州人都记在心里


炸过后香香酥酥的
加了南乳的味道让人忍不住多吃几块

糖环还分为咸的和甜的

小时候总喜欢吃甜甜的食物
可能我上辈子是个糖果罐吧



咸咸的是长大后喜欢上的
就像长大后生活中不会有那么多甜的事了


每年过年的时候家里都会摆上几袋子
这些油香的味道和拿在手里的份量
总是让人勾起童年的回忆


饺子在中国人眼里都有不一样的意义
长得像金元宝,古时候叫做交子
更岁交子,团圆福禄
而在惠州的年味,它叫做油角
寓意油角弯弯,家财万贯
讨喜的样子更是深受惠州人喜爱



油角的馅料有花生、芝麻、白糖和椰丝
做法和包饺子一样,每一个都充满着寓意
把对来年所有的期盼都紧紧地包进去


一个个看起来鼓鼓当当的
像是“胖娃娃”一样,可爱极了



油角的最大特色在于每一个都相当有份量
料不能少,一定要装的饱满
用惠州人的话来说就是
来年荷包满满,一家平安


金黄色的油角充满了喜庆
吃起来香酥可口,里面的馅甜丝丝的
我还记得小时候总是喜欢一个人独占一整份



我曾以为
在惠州从小吃到大的老味道不会消失
没想到那些陪我们长大的味道就要缺席了



那些陪着我们一年又一年长大的店
也许在下一个新年我就不会再吃到了


走的时候我问起这些老师傅
“做这个是不是很累,好多人都不做了”
他和我说“太累啦,身体做不动啦,过两年也不做啦”
可惜,这些老手艺无人继承逐渐消失




而这些老店传承的不是仅仅是年味
更是每一个人对它的回忆


这些带着童年记忆的味道深深印在脑海里

这些老店总是有很多陪伴他们的老顾客

认准一家,年年都会来

感谢以下2家老味道出镜



 地址:惠城区金带街49-1号 




 地址:惠城区水门桥11小后门 



惠州,是一个不输任何地方的美食城市
因为这是属于惠州人的味道
感谢有你们——老手艺人



-END-



* 原创归美食惠州所有

未经允许转载

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食惠州

惠州小破站 » 一年只卖2个月!陪伴无数惠州人的酥脆小吃,也许下个新年就吃不到了…

地产、商圈、家政、招商、公众号、抖音、大众点评、小红书、私域

联系我们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