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砖红瓦停留,等待夕阳显露金黄
岁月似乎在这里停住了脚步
风里已经有了冬的味道,但烟火苒苒
燃起街边的一方光亮
…
冬的风声靠近,但桥东的街道满是烟火氤氲的暖意,夕阳打落拉长路人的影子,在满是尘埃的门前切出明暗两面。熟悉的惠州话在耳边响起,拉回远离的思绪。
新的店铺也算是给老街做了修缮,却依然挡不住旧时的风韵。这一条直直的路不过200米,但目之所及的每一个角落似乎都能打开记忆的匣子,脚步一次又一次放慢,聊着走着。
朝着记忆中的小店走去,路过还挂着旧招牌的理发店、愈发具有年岁的裁缝铺、阿姨还在吆喝着自己的粽子。来到熟悉的招牌前,老板娘应声打着招呼,一如往日的亲切感,真好。
“炖盅最好的了,阿妹你一定要喝一碗当归”
“崖兜个萝卜粄食过你就滴”
在桥东一开就是15年的翟仔老妈,周围的街坊无一不知。名字取源于一家人,姓翟的老板,还有老板的儿子以及老板娘就组合成了“翟仔老妈”这个接地气的名字,像是回到了家里吃饭,舒适而放松。
|| 萝卜粄 ||
店内招牌的萝卜粄,每一个前来用餐的食客都会点上一份。用艾叶揉成面皮,味道才是正宗地道,一个有手掌大小的萝卜粄又能有哪个惠州人不爱。
用白萝卜、青葱、虾米、腐竹等调成的内陷像极了家里的味道,阿姨们熟能生巧的手艺不到十分钟就包了满满一大盘。艾叶的香味在揉捏之间散发在空中,清香和菜香交织勾起食欲。
塞得满满的萝卜丝面皮都差点包不住,包好之后煎得两面焦脆就可以上桌。刚煎好的萝卜粄还能看到艾叶的颗粒,软糯的面皮之下萝卜的汁水流出,多汁和柔韧在唇齿间杂糅。
|| 糯米饭 ||
在开店之前,老板一家是做糯米饭起摊的,绵软的糯米没有过多的粘黏,反而入口生香,丝丝回甜。如果要从糯米饭开始算起,这家店已经是历经了30个年头,果然好的味道经得起时间的沉淀。
每日都销断货的糯米饭无疑是店内的“人气招牌”,没有香料仅靠肉眼可见的配菜却做出了这无法复刻的滋味。腊味点缀恰到好处,糯米香甜软乎,不少人还特意来打包一份带走。
|| 招牌炖盅 ||
20+种品类的炖盅,样样都是精品。每日售完即止,来晚了就尝不到了,所以想吃的老饕们趁早才能喝上。汤底的药材和鸡肉、猪肉都是新鲜采购,汤汁更是醇厚浓郁,赞不绝口!
说起自己的炖盅,阿姨有着滔滔不绝的话想告诉我们。因为用料都是亲自挑选,炖制的过程也是严格把握,这十几年来的夜晚不知多少人为了这一口汤而来。原汁原味,口口回甘。
|| 芋头糕 ||
芋泥蒸的绵软之后平铺在板上,保留着些许颗粒感更有芋头的浓郁。切成长条之后油炸,轻咬一口就能感受到外表的焦脆,热乎的芋头敲醒味蕾。
|| 炒花甲 ||
上桌5分钟就光盘的炒花甲,谁能说一句不爱!干净又个大的花甲用姜葱和青椒圈爆炒,不仅仅是鲜味在口中翻涌,接踵而来的是少有的甜味,是属于花甲的鲜甜。
|| 超多美味 ||
店内还有炒田螺、炒钉螺、炒河蚬等小炒都很适合宵夜时光和朋友约着来吃,想起来都直咽口水。
“下午五点才开始营业不怕没人来吃的吗?”
“都是为了一盅热汤来的,凌晨都满座。”
15年来坚持做好一件事是多么不易,食材虽然简单但是味道和氛围却无法在别处找寻。老板做惯了街坊们的生意,就深知只有将老惠州的味道传承做好,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洗刷。
趁月色没有拉落夜幕之前,抓住这最后的一抹橙黄。老惠高的学子从巷子的另一头走来,翟仔老妈的店里也越来越多人开始点单,这一份有温度的味道从这里开始了。
-地址详情-
惠新东街与永新路交叉口西50米
-营业时间-
17:00-凌晨2:00
-联系电话-
13413028788
-END-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食惠州